关于《小巷管家》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400 字【五篇】关于《小巷管家》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400 字【五篇】 《小巷管家》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1 阳光灿烂的午后,和社区同事们一起观看《小巷管家》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小胡同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这一盛大节日来临前一百天之内发生的故事,主人公赵建国作为“小巷管家”,从最初的不受人待见到赢得老百姓的尊敬,实实在在为胡同老百姓解决了停车难、上厕所难、院落清理等琐事小事,在 70 岁的年纪,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影片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选取“小巷管家”这一群体来呈现,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进展、时代的变化,体现出小人物大时代、小切口大主题、小制作大影响,同时也是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的缩影。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加看到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守好党员的初心,担好社区工作者的使命。时时刻刻走在前,行在前,赶在前,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邻里群众对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用自己不断提高的综合素养为邻里权益和社区建设出谋划。工作中,时刻把老百姓的大小事放在心上,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好百姓的身边人! 《小巷管家》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2 近日,一部真实反映北京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小巷管家》震撼上映,影片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的“小巷管家”,他们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他们工作热情饱满、方法智慧、态度积极。作为基层干部,要从《小巷管家》看出收获,找准定位,品悟基层之道,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在“默默守护”中点燃“基层之火”。影片中的赵大爷只是胡同中的小人物,他帮助老街坊解决生活问题,改造厕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虽然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随着胡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默默守护”最终也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基层工作难免会遇到不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就此放弃,还是耐心劝解?是听之任之,还是将心比心?我想我们只要保持一颗“默默守护”的真心,一颗不念旧恶的公心,一颗忠贞无悔的诚心,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我们基层干部干事为民的真心,总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