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音乐史上,恐怕没有哪部作品,有如作曲家王西麟的《云南音诗》那样,充满着戏剧性的离奇色彩。这块被埋于黄土中的璞玉,自被发掘后的几十年中,依旧闪耀着晶莹的光亮。不可思议的是,创作于 1963 年的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中的第四乐章《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其风头盖过了整部作品,几十年来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用来单独演奏,其演出频率比起《梁祝》《黄河》毫不逊色。“指挥家陈燮阳说: 它是一部非常成熟的、演出反响特别好的作品,更是被国际乐坛认可”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走进世界音乐殿堂的中国交响乐作品。 十几年前,这位中国指挥家携上海交响乐团赴美十一座城市巡演时,《火把节》是必演曲目;2024 年 6 月 20 日,在柏林爱乐大厅进行的纪念上海交响乐团建团一百二十五周年音乐会,开场曲就是《火把“”节》,那场音乐会 现场热烈,几乎爆棚,这是一场辉煌的演出 。开怀大笑的王西麟“”《火把节》久演不衰,可又有谁知,这部在特别年代 活下来 的蒙难之作与它的主人曾经经历的九死一生?从 1963 年《云南音诗》问世到 1978 年首演,再到 1981 年获得全国大奖的十八年中,它“”命运多舛,几度毁于一旦。从手稿在 文革 中藏在米缸里逃过一劫,到中央广播交响乐团指挥聂中明牵线、李德伦慧眼识珠、韩中杰发掘并指挥中央乐团首演以及之后作品莫名遭受打压、在全国评委会上主席丁善德拍案而起,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的悲喜剧色彩。“几十年后,面对我,年届八旬的音乐大师在谈及这部凤凰涅的成名作时唏嘘不已, 我对韩中杰先生充满感激,一部作品救了我一条命啊!还有丁善德先生,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之举,实在令我钦佩。我想,全国人民都得感谢丁先生,是他救活了这部作品,成为人类”“共同的财产 。大颗的泪珠从王西麟脸颊上滚落。 这段尘封了五十二年的创作历史,我希……”望你写出来(一)音乐界如同自然界,有些现象充满了未知的神奇。王西麟《云南音诗》的诞生就属此类。“很难想象,一个刚跨出音乐学院大门且从未到过云南的年轻作曲家,竟然写出一部 色彩”斑斓,欢快流畅,场面恢宏,有血有肉 的云南风情之作。这有如台湾作家李敖,有人质“疑他从未到过北京,怎么写出小说《北京法源寺》的?语言大师幽默答曰: 山水风景,”只要加上照片和想象力,就身临其境了。1957 年夏,王西麟结束了解放军军乐指挥专科学校两年的进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