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小学老师“三位一体协同培育模式讨论[摘要]卓越小学老师“三位一体”协同培育模式是指参加共同体的地方政府、大学和中小学,以及大学学科导师、小学指导老师等合作成员,在共同体培育卓越老师目标实施中,相互配合履行职责的方式与过程的总和。具体而言,指参加卓越小学老师培育的地方政府参加人员、大学学科导师、小学指导老师等合作成员,根据“卓越老师”的培育目标,通过协作修订目标、协作开发课程、协作优化流程、协作实施教学,提高职前老师的培育质量。[关键词]老师教育共同体;卓越小学老师;培育模式随着实践取向的老师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人心,为了实现卓越小学老师的培育目标,各师范大学(学院)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纷纷与地方小学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老师教育共同体,以期通过契约式的合作关系,提高小学职前老师的实践教学素养。但实践调查和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各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小学”老师教育共同体,但共同体建立之后,如何在“共同制定培育目标、共同设置培育课程、共同协商培育流程、共同实施教学方面”开展深化合作,没有深化的理论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卓越小学老师培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尝试以实践共同体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小学”三位一体卓越小学老师协同培育模式理论模型,以期为推动三方在师资需求分析、培育目标和培育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育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化合作,切实推动小学卓越老师(本文中小学卓越老师指的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生)培育目标的实现。为推动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深化合作,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老师培育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针对老师培育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老师培育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育新机制,培育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进展能力突出的高素养专业化中小学老师。”[2]“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所构成的旨在培育卓越小学老师的“三位一体”老师教育共同体,是典型的实践共同体。首先,三方具有“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事业”是维系实践共同体成为一个整体事业的基础,共同事业的形成需要三方合作成员围绕培育卓越小学老师,服务于地方教育和经济进展的目标共同协商的结果。“共同的事业”有利于三方摈弃各自体制和制度上所存在的障碍,精诚合作,共同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