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更具活力汽车维修专业成功办学典型案例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自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以来,从基础调研入手,紧扣顶层设计,细化建设任务,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汽修专业从开办以来,一直是我校的热门专业。随着学校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本专业的硬件与软件设施都在不断完善一、实施背景挖掘问题——汽修专业面临普遍困境定位是关键中职汽修专业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汽修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造成了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同时,汽车行业又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各项高科技产品(ABS,BBS,GPS 等)使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汽修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方面,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师,有的有汽修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实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二、主要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瞄准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引产入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三、具体措施1、创新突破——校企合作赋予持久生命力,“利益”是关键校企之间要实现深度、长久的合作必须建立起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运作机制。依托企业主体,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在满足六安市产业发展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方面,还是在促进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带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