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镇江段历史文化信息析论摘要:古运河承载了镇江从古到今的财宝与文明,记载了镇江的历史变迁,是镇江具有“垄断性”的文化资本。这条母亲河使得镇江城市风貌具有个性。近年来,镇江市政府大力实施了污水截流工程,古运河水逐步变清。就目前古运河镇江段及滨河空间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综合开发古运河镇江段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古运河;综合开发;问题;建议一、古运河镇江段历史变迁镇江境内的运河,古称“徒阳运河”又称“丹徒水道”,全长 42.6公里,始于春秋战国,是运河历史上最早开凿的地段之一。它南起云阳(丹阳),北由丹徒入江,是江南运河北段通河航道的雏形。丹徒水道的开凿是镇江人的创举,它沟通了长江水系与太湖流域,成为先秦南北交往的重要纽带之一。秦朝入江口再度西移,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赢政为了加强对古吴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统辖,派三千囚徒凿断京砚山东南龙目湖中的长冈,使“水北注江也”。丹阳“本旧云阳县地,秦时望气者云,有王气,故凿之以败其势,截其直道,使之阿曲”。又记载云,“朱方后名谷阳(丹阳),秦望气者云,其地有天子气。始皇使赭衣三千人凿长坑败其势,改云丹徒(镇江)”。隋大业六年(610 年),炀帝“敕穿江南河”,在徒阳运河的根底上,大规模浚深和拓宽为江南运河,“自京口(镇江)至余杭(今杭州),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由于河道变迁,曾先后主要有过 5 个入江口,自西向东分别为: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和谏壁口。目前,谏壁闸是江南运河主河道的入江口。京杭运河的开凿贯穿为镇江提供了一个开展的契机,交通的便捷使处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迅速开展成为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运河镇江段承载了镇江从古到今的财宝与文明,记载了镇江的历史变迁,孕育了镇江的城市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古运河镇江段原生性的旅游资源大多已损毁或仅留地名,或因环境污染而使其内在价值大为降低,但两岸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沿河古商市井文化特色鲜亮,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和无穷的开发潜力。二、古运河镇江段在当前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镇江市政府不断对运河进行整治改造,古运河水系的整体环境已大为改善:撤除了平政桥至中山桥沿岸破烂的民房,疏浚了河道,建造了驳岸、护栏和沿河步行道路,岸边建成了宽达 25 米的绿化带,在城区段古运河形成了较好的景观,并开辟了一些休闲娱乐空间让市民活动。目前,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