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册观后感国家相册观后感 范文 1 中国照片档案馆以保留的历史照片为素材所拍摄的系列专题纪录片取名《国家相册》,这个题目道出了这部纪录片的意义——用《国家相册》留住这个国家不应忘却的记忆。 “胜利的日子”是这部系列专题片的第一集,展现了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惨痛历史,也记录了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的铭记。在抗日战争胜利 71 周年到来之际,《国家相册》以“胜利的日子”作为这部系列纪录片第一集,这表明《国家相册》用影像记录国家、民族的兴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不畏强暴、抗争到底的气概驱散了民族自卑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所面对的不仅民族危机,也是共同面对的人类文明的危机。抗战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图谋,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大无畏气概,维护的是世界和平,捍卫了人类朝向自由、文明迈进的历史进程。 抗战初期,中、日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中国人民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通过坚韧的民族精神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又经历了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洗礼。不畏强暴、抗争到底的气概驱散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自卑,建立了中华民族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自信,因此,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的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在在抗日战争胜利 71 周年到来之际,以“胜利的日子”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再次领略全民族共同拥有的强大的精神财宝,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鲜亮的现实意义。 删繁就简,以三代摄影师形成了清楚的影片叙事 要在短短的 5 分钟里对“抗战胜利”做跨越 70 年的检阅并不容易。创作者删繁就简,以三代摄影师的拍摄为叙事逻辑,形成了清楚而又生动的影片叙事。影片从第一代摄影师——当时受雇于美国米高梅公司的电影摄影师王小亭子拍摄的 1937 年 8 月 28 日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照片开始。王小亭用拍摄到的影像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难。 对于八年抗战的艰苦卓绝,“胜利的日子”只以几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做了平实的讲述,之后便以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等几张照片将叙事转入“胜利”的主题,这种看似粗线条的表述使该片形成了独特的短小精悍的叙事特点。 影片的另一组连续的照片是 1956 年由中国人自己担任审判官,独立地审判外国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