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讨论[摘要]我国的教育实践证明,公共艺术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应以社会需要为原则,以“应用、实践”为主旨。培育创新型综合人才,必须依靠切实有效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应避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它是专业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它必须有利于培育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要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最终使本专业学生达到具有制造性较强的实践能力。[关键词]艺术素养;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收稿日期]2024-07-31[基金项目]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课题项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4校基金青年—人文项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改课题项目(HJYS-2024-C19;A01GY17E 某 28;A11NH1609006).一、讨论意义及内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讨论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问题成为了近年来各个高校讨论的一项热点问题,更是一个难点问题。现在的青年学生们正处在学习储备的黄金时期,虽然不能要求大学生们做出惊人的举动,但讨论发现,广阔青年学生储备着丰富的潜在才能。一旦这些潜在才能得到一定开发,必定能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展有重要意义。二、讨论现状分析作为一种国民素养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艺术教育同样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型的实际问题。我国当前艺术教育教学在改革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一)学生艺术素养问题。从近几年高校艺术教育调查及我校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看,学生的艺术素养令人担忧。例如在音乐方面,据调查 90%的学生不识简谱和线谱,70%从未听过交响乐,表现出了音乐知识的贫乏,导致学生审美情绪低下,审美能力极其有限。(二)艺术课程目标问题。目前课程目标不明确,艺术课程培育学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课程设置问题。现有的课程结构不合理,不是以大学生实际需要来设置,而是根据现有的师资能力和选修人数开设大多数选修课,处于非常被动的地步。(四)学校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重视不够,管理力度不足,人力、物力投入严重不足,或对艺术教育认识有偏差,功利思想作祟,热衷于竞赛名次,而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