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 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进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1915 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③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制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919②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 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进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展。 毛泽东思想内容:①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 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制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