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为何越来越忙在过去的十一长假,你是窝在某处海滩发朋友圈,还在埋头加班中?假如是后者,恭喜你,你已经具备高净值人群的一项重要特征——忙碌。在创业人群中,7x24 的时间已然是新常态。尽管讨论表明,员工超负荷加班并不能一定带来公司销售和利润的必定增长,但大部分企业家还是选择了工作狂式的生活:任正非在华为推广床垫文化,鼓舞员工加完班直接睡在公司;苹果 CEO 库克每天早上四点半开始工作;史玉柱则喜爱在凌晨三四点开会,一帮高管宁愿站着讨论,否则一不留神就会睡着;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据说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忙与闲的选择与大部分人的常识有所背离的是,全球范围内,不仅是创业者、大企业家,整个富裕阶层的工作时间正变得越来越长、休闲时间越来越短。美国劳工局(BLS)2024 年的统计显示:周薪在 1381 美元以上的美国人每个工作日要工作时间最长,达 8.55 小时,比周薪在 560 美元以下的人平均要多出近半小时,而平均每日的休闲时间则比后者要少约半个小时,只有 3.94 小时。(附带一句,高中以下学历的美国人平均每日仍然会看 4 小时以上的电视。)而在超过 25 岁及以上的美国人中,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比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每天的休闲和运动时间少了近 1.3 小时,为 4.53 小时。中国尽管缺乏国民日常时间安排的官方系统调查数据,但是仅从春雨医生创始人猝然离世在创业圈引发的哀悼来看,可以感性地推断,中国的新富人群同样承受着超强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从一些社会零星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高知、高收入人群的工作时间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调查显示,2024 年,北京地区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 48 小时,其中,企业经营者和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周工作时间都在 50 小时以上;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 2024年所作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的白领每天工作时间都在 8 小时以上,46%的受访者平均每周要到加班 1 到 2 次。十多年前的记忆日本经济学者门仓贵史在 1990 年代写了一本书,描述当时多数日本人的生活状态——终日奔波劳苦却仍然过不上富裕生活甚至只是在温饱线上挣扎,门仓贵史发明了一个概念来称呼这帮忙碌而无望的人们:穷忙族。在信息革命爆发之前,忙碌缺历来是劳动人民表征:无论是中国《诗经》里描绘的“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里伐木工的怨愤,还是卓别林电影里流水线上工人的麻木,底层人民始终辛劳一生而依旧食不果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