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剪民间样胜似二月花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一个古老而富有传统的美术形式,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一沓薄纸,一把剪刀,在劳动者的手中生动地传达着他们的精神诉求和艺术制造力,叙述着乡村的风俗民情,流露着原始的趣味和稚拙,浓缩着历史文化的精华。民间剪纸艺术具有鲜亮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被誉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20 世纪 90 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召开了“面对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注重进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并将剪纸列入了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之一。2024 年剪纸被列为中国首批“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因地制宜,整合教育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专门设置了剪纸校本课程。一、剪纸校本课程的目标根据中学生身心进展的水平,学校针对不同的年级有目的、有系统地确定了教学目标,对学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1.七年级的教学目标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剪刻动物、花卉等简单图案,学会剪刻字形及常用符号(如圆、月牙、锯齿牙、几何、花叶、吉祥符号等);练习折叠、对称剪纸技法;进行基础刀法练习(如直线剪法、曲线剪法、直插刀法、开口刀法、暗刀法)。2.八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民俗及传统剪纸作品范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信念和责任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启发学生的制造思维,鼓舞学生通过想象、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新意的剪纸作品。3.九年级的教学目标学会对剪纸对象进行必要的夸张变形;能围绕主题进行创作。鼓舞学生通过想象、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剪纸作品。二、剪纸校本课程的实施剪纸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在内容安排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发挥剪纸艺术特有的魅力,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具有条理化的行为特征。1.制订剪纸特色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剪刻实践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举一反三,不断推敲,做到粗中有细,细中有精,精中有功,功中有妙,妙中有新,切忌违反规律,急于求成。对以上剪纸造型语言的把握,不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拓宽学生想象、创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达到开发学生潜质的目标要求。2.设置娱乐性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