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提高颌面部少数民族肿瘤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的心里问题。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肿瘤病人,健康生活质量有关的主要问题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肿瘤病人进行连续心理干预,病人能取得良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关键词】肿瘤病人心里问题;心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现代肿瘤学科已经达成共识,肿瘤病人的生命质量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准确反映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1]。20012 年 1~12 月,对 200 例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心理、生理及社会闾题进行调查,找出其心理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如下。颌面部病人 200 例中,男 129 例,女 71 例。年龄 17—81 岁,平均 57 岁。舌癌 53 例,牙龈癌 27例,颊癌 18 例,腮腺癌 42 例。颌下腺 13 癌文化程度小学 98 例,中学 72 例,大学以上 30 例,维吾尔族 99 例,哈族 30 例,回族 61 例,蒙古族 10 例,1.2 方法1.2.2 心理干预针对调查发现的心理问题,实行下述干预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治疗信心。(2)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3)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4)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 结果2.1 与健康生活质量有关的主要问题(见表 1)2.2 心理干预效果表 1 示,肿瘤病人主要心理问题是恐惧心理,渴望和社会支持,精力下降,担心疾病的恶化影响正常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少有机会询问病情,对医患关系不满意,婚姻及性生活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提高病人的婚姻及性关系质量是改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预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主诉痛苦比例下降,对疾病和今后生活的担心减轻,医患关系有所改善。出院后随访半年,同时进行连续心理干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提高。3 讨论3.1 原因分析3.1.1 恐惧心理病人大多缺乏对自身疾病和癌症的充分认识和了解,且视癌症为不治之症,对癌症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肿瘤确诊初期病人心理反应最明显[2]。3.1.2 渴望社会支持有讨论表明,社会支持能增加肿瘤病人的适应性行为,提高其免疫能力,减轻其身心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本组 85.7%的病人渴望得到社会支持[3]。社会支持作为压力情形的缓冲机制,无疑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4]。3.1.3 婚姻家庭及性关系婚姻及性关系被一致认为是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被医护人员忽视。[5-6]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