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银行监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监管重点不突出 重市场准入监管,轻持续性监管。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过分注重市场准入监管(即监管的第一阶段),而缺乏对银行具体业务的跟踪监控,对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尤为不足。首先,对当前银行业普遍开展的 银证通 、 一柜通 等金融创新,如何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如何与国内其他监管当局协调配合,都缺乏深化讨论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其次,在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上,缺乏一揽子的退出规定,各种退出形式也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已有的机构退出案例不少最终还是以中央银行再贷款为代价才得以实施,这不仅弱化了市场惩戒的约束机制,且金融机构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因为这样作的结果会给他们造成即使遇到金融风险也会受到中央银行保护的错觉,其审慎经营动机弱化,助长其追逐高风险经营的冲动,最终会形成较大的经营风险,无法确保央行监管的有效性。重合规性监管,轻风险监管。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重点在机构经营的合规性方面。如:主要监管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流程、业务范围是否合规,倘若总行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则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更加困难等。我国中央银行过去一直把监管重点放在合规性方面,这种方法市场敏感度较低,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银行风险,相应的监管措施也滞后于市场进展。而风险性监管在识别、度量银行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审慎监管原则,提出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监管措施。有效的监管系统应该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应对所有潜在的金融风险,及时、果断地处理风险事件,限制风险在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蔓延和进一步扩散。重外部监管,轻内部控制。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内部为完成既定的目标和风险防范,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控制度包括: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措施、合理的授权、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应变措施。虽然我国央行已经颁布了关于加强内控机制的指引,在监管中更加注意对银行管理水平的评估,治理结构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在国有银行产权监护人功能缺失的情况下,难以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作用,监管当局的风 险监管要求未能转化成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监管措施干扰了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如,对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实行审批制,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