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与精神的融合摘要:建筑上的雕刻艺术经过漫长的进展,受到各地不同文化、民俗、民风的熏陶必将产生自己的风格。太行山地区的建筑雕刻,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他们仍处于一个大的环境之下,雕刻艺术存在共同点。不同于山西的繁琐复杂,也不同于北京的皇家贵气,太行山的雕饰呈现出俭朴、古拙、大方的特点,体现出赖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的朴实。关键词:建筑雕刻太行山建筑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整体规模雄伟壮观的气概外,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精湛工艺的雕梁画栋更是美不胜收,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生动的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从室内到室外的各种雕刻作品构图独特、寓意深远,其中很多内容承载了民间古老的生活习俗和生存状态,囊括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一、装饰雕刻技术太行山各地的民居中的雕刻作品按材料分可为木雕、石雕等。木刻暴露着木材的质感和自然感,显示着真实的刀法技巧,对环境空间的气氛的渲染有积极的意义,一般主要位置是在门户、门框、隔扇、窗棂、梁枋、垂花门的花柱上;石刻的主要出现位置是在柱础、上马石、下马石。1.木刻。太行山东麓的张家口蔚县暖泉的雕刻技法精湛,圆雕、浮雕、平面阴线刻等往往是“一宇之上,三雕骈美”。蔚县的建筑雕饰手法多样,有木雕、石雕、砖雕等。尤其出色的是木雕依纹饰依次把圆雕、透雕、高浮雕结合在一起,使精神内涵借此物化,在有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上形成高度统一,如西古堡的仓竹轩内的大门上的狮子滚绣球,是透雕与高浮雕的组合,据郭家后人说那个绣球是可以转的,里面套着另一个小绣球,在文革时毁掉了。蔚县的整体雕刻工艺更偏向北京风格,雕刻较深,并且应用部位多在大门、撑木、挑出梁头、梁架角替、墩木,有的稍饰油彩,显示材料木色,风格古朴。刻划较其它各地的刻画风格有很大的区别,雕刻细致,偏向与写实风格,细节刻划较多增加了画面丰富感。写实的雕刻风格,使装饰构件表面光滑细腻更加增强了木材本身的细腻质感。2.石刻。太行山西麓的山西平定县的桃叶坡最突出的是石雕,在技法上主要表现是以浮雕、圆雕为主,风格有粗犷形和细腻形两种。细腻型,就是把精心打磨过的光滑的主体物与故意显示出不同刀法的刀痕与石质的粗糙背景相结合,使作品画面更丰富。这是纯粹的阴刻线,花瓣的多层、荷叶的翻转、麒麟兽的毛发、小树叶等等这些都表显得极为精确,用线粗细均匀,力道恰到好处。粗犷型就是主体物与背景都没有经过细腻打磨,暴露着刻刀的痕迹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