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老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老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1 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进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老师的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育高素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首先,提高老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老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老师职业道德认识是老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老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老师职业道德原则、法律规范,把外在的道德法律规范内化成为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老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老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老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老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老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老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老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老师职业道德信念,是老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养的培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坚韧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别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假如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老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法律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最后,要重视培育老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均属道德意识范畴,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的抉择。但是,假如一个人只停留在道德意识阶段而不去行动,不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他就只能具有某种道德意愿和动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