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的锦集浅谈模拟法庭与法学教育的职业转型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法学教育方法与内容改革与开展的探究,一直在进行之中。无论是在法学教育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的英、美、德国,还是在法学教育不断现代化的日本和韩国,都在反思着其曾经的法学教育道路,考量着未来法学教育的模式。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法律和法治方面的观念不断完善,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于法学教育的期待显然也不断增加。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是:经济全球化、法律效劳跨国化、中介效劳品牌化、法律与其他学科交叉化。因而,要提高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国际主流律师业务的职业训练的比例。随着卓越法律人才培育方案在中国一系列高校的推开,如何提供更好的法学教育模式,以有效回应社会的期待和需求,如何提升法律人才的培育能力,以应对全球法律人才的竞争挑战,成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高质量的法学教育、高素养的法律人才培育,不仅需要教学设施与环境、优秀的老师、根底扎实积极进取的学生,更需要设计出高水平的教育内容与教学进程。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观察,模拟法庭是与课堂教育、诊所教育(实习)并立的、重要的法学教育方式之一,对于培育和整合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一方式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和完善的建议进行探讨,既期待能够使模拟法庭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也期待有时机对这一模式在未来更加健康的开展有所借鉴。在当前的国内法教育中,进行实习的位置和时机相对较多,而国际法的实习位置和时机那么相对较少。国际法学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新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法学教育又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挑战,所以其深刻意义尤其明显。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法学教育中国际法的模拟法庭相对较多,而国内法的模拟法庭那么相对较少。当前,在中国高校间举办的国际法模拟法庭包括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模拟国际刑事法院、国际航空法模拟法庭、模拟 WTO 争端解决、贸仲杯模拟仲裁竞赛。近年来,能否在著名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已经成为衡量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法律院系教育质量优劣和评判其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国际模拟法庭参赛队伍的建设,不仅是培育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塑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是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国际法的模拟法庭对于学生认知国际法的功能、理解国际法的地位和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