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中的艺术教育摘要:剪纸是中国民间艺苑中的一支奇葩,是探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矿藏。探讨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剪纸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方法和形式,以及开展的策略,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育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关键词:剪纸体验创作作品展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深远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也深受民众普遍喜爱和认知的形式。文成有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剪纸,畲族自 1560 年迁入文成开始,就有传承剪纸和刺绣,便代代相承下来。结合南田中学地处文成山区的特点,我们发现學生家长中有许多人会剪纸,而且不少学生的妈妈或奶奶剪纸水平还比较高,每逢春节及喜庆日来临,大部分都要自己拿起剪刀剪窗花和门联,故很有必要将耳熟能响的剪纸教学纳入校本课程。一、在调查中初步感知在调查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向家长请教,也可以做社会调查或上网查找,收集有关剪纸的实物或图片,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到畲族剪纸艺人那里参观学习,并试着自己学习简单的剪法。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剪纸艺术的无穷魅力,了解了剪纸材料的丰富多彩,品味着剪纸艺术的造型美、装饰美等,感叹于民间手工剪纸的技巧,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二、在沟通中深化认知通过沟通,学生认识到一张普通的红纸进过剪刻可以变成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可以用来装饰和美化生活,传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妈妈或奶奶也会剪刻许多美丽的图案,从而增加了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兴趣。比如剪纸中的团花,先让学生沟通,小组动手实践并讨论,全班沟通经验。在 ppt 里展示团花作品及纹样,提问:想一想该从哪儿开始剪,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实践讨论,全班沟通经验。再拿出团花制作步骤图,让学生自己说出团花制作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这样上课后,学生就不会是盲目的一两剪子完成任务,而是要考虑顺序、方法、形状等。这课在探究团花造型、制作的方法中,体验的是创新制作的乐趣。最后,笔者再次引发学生思考团花的用途,你想把团花装饰到哪里,把装饰生活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这样的课上得深化、有层次,学生的作业效果多样。在学生的剪纸中,故意创设一些游戏情节,让孩子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讨论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