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与新文化的一部经典一一九七七年,国史上一个寻常而奇崛的年份,用《万历十五年》的英文书名来说,貌似“无足轻重”的年份(AYearofNoSignificance)。此前一年,以华国锋为首的政治局以非常手段,解决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问题,结束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此后一年,中央工作会议以及紧随其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年代。一九七七年,在自己人生历程中也印象深刻。上一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下一年,成为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即所谓“七七级”(今人以为七七级自当七七年入学,其实七七级与七八级同年入校,同年毕业,相距一学期而非一学年)。作为业余“音乐爱好者”,自己留在这一年的鲜亮记忆当数一批“解禁”作品——《洪湖赤卫队》、《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些排山倒海的黄钟大吕,激荡着历史风云,洋溢着时代气息,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写入胸怀间,铸就了中国现代音乐以及现代文化迄今未逾越的高峰。特别是《东方红》,更以沧海横流的史诗性和大江东去的精气神,象征性地展现了一个古老民族追求复兴的生命意志与心路历程,英风飒飒,生机勃勃,蔚为壮观,动人魂魄,也在自己心底留下荡气回肠的悠远回声。而此时,距离这部文化经典的问世已十三年了。一九六四年十月二日,金风送爽时节,《东方红》作为国庆十五周年献礼作品在人民大会堂上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东方红》则好似一颗精神原子弹,在新中国文化领域卷起了惊涛拍岸的千堆雪。巧的是,同月十六日,新疆戈壁大漠间炸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当天晚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剧组全体成员,周总理宣布了这一消息,事先提醒大家控制一下情绪,免得地板承受不了冲天而起的喜悦浪潮。由此,《东方红》剧组最早获悉了这一捷报。“看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一场很好的歌舞,而且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巨大史诗,是党领导下的四十多年革命斗争的缩影,是对我们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它给予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部由周恩来总理挂帅、云集当时一流艺术家的音乐歌舞作品,同交响诗《嘎达梅林》、《红旗颂》,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帕米尔之春》、《满怀深情望北京》,钢琴协奏曲《黄河》,歌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