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包含着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重要目标因素,体现了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那么,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法,提高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全员参加、师生积极互动是关键。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化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老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加的兴趣,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参加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老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予点拨,最后老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加,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运用多媒体,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讨论证明,人的左右脑功能略有差异,左脑通常擅长语言获得理论的了解,右脑则擅长绘画和空间等视觉信息的理解。左右脑的共同使用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此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以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为例,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先后打开了我国的大门,列强强迫中国打开更多的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随列强侵略的加深从最初的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深化到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并向内地深化。书上的插图无法体现这个过程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学生理解这个趋势很容易产生困难,在多媒体帮助下解决这个难题就容易得多了。课件制作时,首先出现空白沿海地图,其次再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