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唯美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家在第 53 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2024 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摘得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此次曹文轩获奖得到了评奖委员会的一致通过。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评价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一些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曹文轩在中国文学界历来以主张文学的纯粹性、强调小说艺术的唯美主义著称,他的获奖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质地、文学影响和美学韵致。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曹文轩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创作,始终不渝地秉持自己的文学理念并且独树一帜。1983 年,他出版长篇小说《没有角的牛》。1985 年发表短篇小说《古堡》引人注目,并获得当年的“《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1991 年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出版,奠定了他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是曹文轩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他连续出版了“成长三部曲”——《草房子》、《红瓦》、《根鸟》。进入新世纪,曹文轩的创作显得更加沉着,他的《细米》、《天瓢》、《青铜葵花》再次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实力。多年来,曹文轩提倡文学的唯美主义品行,不管是讲述故事,还是刻画人物性格,不管是展示社会历史背景还是描绘现实生存情境,他都着眼于确立肯定性价值,给予小小少年自我肯定的动能,最终体认到肯定性的精神价值。他认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儿童作家应当有这一庄严神圣的使命感。”这也就可以理解,他敢于亮出自己的旗号:追求“纯美”的儿童文学创作理想,给予肯定性的价值追求。他的可贵之处是敢于正面积极地肯定,肯定美、肯定善。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多写他的家乡生活,这是他少年时代的生活记忆,包含着他非常真切的生活体验。对于曹文轩来说,“儿童性”“童心”“童趣”……也是人性的一部分,甚至是人性中最持久、更具普遍性的一部分。他要写作的是人性那种深挚的本性,那种更具有普遍性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价值。他在《草房子》、《红瓦》、《根鸟》里表现的少年成长生活,在今日依旧会让“80 后”、“90 后”感动不已。尽管今日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年儿童的成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文学去表现那些新颖的经验当然也有必要,但抓住人性更深刻的、更具有内在持续性的品质,是文学包括儿童文学更恒常的追求。曹文轩的作品还有着非常鲜亮的价值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