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曾经的人文情怀

曾经的人文情怀_第1页
1/4
曾经的人文情怀_第2页
2/4
曾经的人文情怀_第3页
3/4
曾经的人文情怀前汇丰银行主席 R.M.加里曾经说过,“银行需要三件东西:好品德、好管理和稳固的资源,三者缺一不可,否则,绝无成功之可能。”加里将品德置于银行不可或缺的三大资源之首。品德关乎人文精神。讲人文精神,不仅是广泛阅读人文典籍,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求真、求美、求善”的超越性的精神品质。当今世界各行各业,业务千差万别,若欲求得事业成功,人文精神万不可或缺。银行经营成功之道当然亦不可例外,老一辈的金融人亦在此方面有过切实的言教身传。人文意识中国文化提倡“德治教化,修身治国”。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指的是用政治、法律和刑法来对待人民,人民只是免于罪过而没有廉耻之心;假如用道德、礼教来法律规范,人民便知廉耻且乐于服从。中国近代银行家都更看重道德、礼化的法律规范。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嘉璈就曾将独具魅力的人文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产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思想。1934 年,张嘉璈在四川考察时提到,中国银行要保持最大最稳固的银行,“必须先将精神改变,执业机关化;而上下和衷共济,一如家庭”。抗战时期,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叶景揆与张元济等人在租界创办合众图书馆,不仅捐出全部善本书藉,而且在图书馆旁造屋居住守护。叶景揆创办的合众图书馆成为民国期间以善本古籍为特点的著名私人图书馆,为防止古籍外流,服务学术讨论发挥了很大作用。无独有偶,银行家陈光甫也开办过一家海光西方文化图书馆。陈光甫在与馆长林同济谈及开设图书馆的意义时说:“我认为上海城市太商业化了,最好办个‘西方思想图书馆’,专收文艺史哲方面的书刊,一则可显出上海银行不是生意经,而是努力为‘纯文化’服务;二则将来中国文化革新,总需要吸收西方思想的精华,办这样的图书馆,意义亦大。”海光图书馆被列入沪上八大图书馆之一,解放后成为上海图书馆古籍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责任近代银行家还强调群体意识,认为它有利于践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传统文化的一大思维特点,就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即“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这种观点自然影响了老银行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让他们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非常重视,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应当是所有职业经理人,包括银行家应尽的义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立者陈光甫重视银行的社会责任,力主“做生意的人不应孳孳为利,必须先尽社会上之责任而后谋利”。即使在战时,陈光甫亦不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曾经的人文情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