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研究现状摘要“自1994年6月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发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的指导性文章以来,安全文化研究进入高潮。劳动部主管部门多次组织安全文化研讨会;各主要安全报刊、杂志纷纷开辟版面,进行安全文化探讨。全国一些专家和学者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12月底,共召开各类有关安全文化的研讨会20余次,发表有关的学术沦文4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理论研究对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建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1.全民安全文化现状(1)“安全生产周”活动主题鲜明,安全文化普及有声有色。自1991年开始的一年一度“安全生产周”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得到了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民的本质安全素质得到普通提高。“安全生产周”活动的主题体现了“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自1991年到1996年,“安全生产周”行动已连续举办了6次。第一次要求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第二次的目的是“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第三次的主题是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第四次的主题是勿忘安全,珍惜生命;第五次的主题为治理隐患,保障安全,第六次的:主题为;遵章守纪,保障安全。“安全生产周”活动的主题都体现了安全文化的哲学思想。“安全生产周”活动面向全国,重在提高全民的本质安全素质。以1996年5月13日至19口的第六次“安全生产周”活动为例.在活动举行的两个月后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部门向领导和发起部门劳动部报送了总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新闻发布会、电视节目专题报导、专题宣传报导、座谈会,也有街头汇演、专场汇演。同时还进行安全文化第1页共4页学习和各项安全检查。活动尽量做到了人人皆知,人人参与,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第六次“安全生产周”活动情况体现在:1)领导高度重视,措心部署.层民落实;2)安全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提高全民安全意识;3)贯彻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法律的贯彻力度;4)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5)动用可能的宣传机器,向全民普及安全常识。(2)安全技术学科初具规模,全民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1)安全科研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劳动部科学研究院为主的安全科学研究机构网络。全国安全、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近300家,专业科研队伍超过2万人,各产业部委、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专门的安全研究机构。目的科研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是科研力量分散,科研经费不足。2)安全专业教育。1996年12月25日在北京成立了“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这标志着安全专业教育体系的形成。199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没有安全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有64所.升办的专业有47个,约有50所院校和科研部门开展了博十、硕士和学士的三级学位教育,每年向社会输送近2千名大专以上程度的专业人才。3)安全科学技术已享有一级学科地位。4)安全工程专业的中、高级技术职称评审条件即将通过。(3)安全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乡镇、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安全制度建设是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劳动部为核心,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的劳动安全、劳动监察体系,各行业部委也成立了劳动安全局(司);并制定了大量的、针对国情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安全法规标准的理论研究、制定、发布、执行监察的安全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由于乡镇、集体和个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生产地点分散,管理部门不一,职工素质低等特点,在集体和个体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力度不够,成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的薄第2页共4页弱环节。(4)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已经起步,安全价值观念基本普及,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已经起步、安全价值观念基本普及的标志为:1)“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已经被社会的大多数人接受;2)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安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