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科普小足迹虞永平教授有关“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课题中认为科普馆(博物馆)是儿童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科普馆(博物馆)是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依托街道科普微循环的资源优势和隔壁的市“水之韵”科普馆,在开展有趣的“科普小足迹”的活动中,有效结合了幼儿园、家庭、社会资源与学习环境,将教育环境开放,开发幼儿园课程资源,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多样化、生活化、游戏化。一、挖掘科普馆(博物馆)教育资源,树立老师课程资源意识我们周边各类科普场馆内容丰富,涉及多个方面的各类主题,如社区类场馆、专业博物馆、地方特色的主题科普馆等资源。这些科普馆和博物馆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感受历史文明的重要场所。在科普馆(博物馆)教育資源开发与利用的讨论中,我们挖掘本地区的教育环境和人力资源。如:参观社区的“国画颜料文化科普馆”,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仇老先生为大家讲解颜料的来历、类别、制作过程以及多种用途。亲身制作颜料的步骤示范,以及科普馆里陈列的多种形式的颜料,使家长、孩子们对其充满了好奇并通过提问的形式积极地参加到互动环节中,既丰富了幼儿日常科普知识,也调动了家长、孩子们对科普探究的兴趣。中班年级从大自然的角度出发,带领家长、幼儿走进植物科普馆,认识植物的特性、作用及重要性,并自己动手制作多肉植物和微景观,亲身感受种植植物的趣味,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植物种植所需的环境及照料,丰富了孩子对于绿色世界的认识。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有一个重要的长大标志就是换牙了,面对孩子换牙以及牙齿保护方面的问题,大班年级组通过参观“牙齿健康科普馆”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探究每个人身上都有的、看似平常却非常宝贵的牙齿。通过参观科普馆的环境初步了解牙齿科普知识,听导医姐姐运用立体书本、实物材料展示、牙齿雕刻模型以及触摸感应系统,整合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媒体素材,以高互动性、趣味性向幼儿普及牙齿的种种信息的方式,最后体验“我是小牙医”的趣味活动,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刷牙的正确方法,知道如何保护牙齿以及换牙的事项。二、开阔视野、满足需求,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究中提高幼儿科学探究品质和素养我园根据参观科普馆活动制定了“科普小足迹”的系列主题活动,其中包含参观前的经验铺垫以及参观后的经验延伸。例如小班年级组在参观后组织幼儿使用颜料进行美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