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是讨论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及应用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具有一定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践技能。要达到上述目的,重要的是实施教学创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以新的思维方式制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培育一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机械制图教学创新学生主体意识一、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职业教育担负着培育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当前,一些学校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普遍存在着 满堂灌 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二是方式方法单一、陈旧,仍延用模具加挂图的传统教学方式;三是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结合需求和生产实际较少。上述弊端直接影响了《机械制图》课教学质量提高,也不利于素养“”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亟待进行教学改革,不改革创新就会使职业教育走进 死胡同 。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教学创新的前提教学创新的落脚点,就是培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制造性。要达成这样的目标,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创新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一)破除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以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为重点;轻能力、情感、创新等内容;(2)教学设计上,以讨论教材为主,以知识结构为重点;(3“”“”)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是 主角 ,学生是 观众 ,不难看出,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缺乏主动性。(二)树立学生的主体观意识“”只有真正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 的学生主体观后,方可破除,它需要老师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其一,是把学生看成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假如教学活动中没有学生的主动参加,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学习,就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其二,应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学生都把自己放在被动位置,习惯老师讲,被动接受。因此,转变观念,仍要老师的培育和引导,这就需要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三)提倡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的主导性应包括 情感性 激励性 导学性 三个方面:(1)情感性和激励性。即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