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雅斯贝尔斯在其哲学中论述了临界境遇这一概念,將死亡、受难、抗争、负罪、偶然这些境遇列为临界境遇。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主张人应当无畏地面对死亡等临界境遇,以此来获得对真实生存的明确性。关键词:临界境遇;死亡;受难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临界境遇这一概念,他认为死亡、受难、抗争、负罪、偶然为一种长存不变、隐而不显的境遇,即为临界境遇。认为哲学起源于对痛苦的临界境遇的认识。“”“雅斯贝尔斯如下论述 临界境遇 : 我们来看看人的处境。我们总是置身于种种境遇中,种种境遇变迁不定,种种机会纷至沓来。机会一俟错过,便去而不返。我可以致力于改变境遇,但有些境遇的实质是长存不变的,即使它们在一时间的表现会有所变化,即使它们的强大力量会隐而不显。例如,我不得不死亡,我不得不受难,我不得不抗争,我听命于偶然,我不可避开地要卷入罪责。我们称自己生活中的这些基本境遇为临界境遇,就意味着,我们无法超出这些境遇之外,我们无法改变这些境遇。对这些临界境遇的意识,是继”惊讶和怀疑之后而来的、更为深刻的哲学的起源。“”“”一、临界境遇中的 死亡 和 受难雅斯贝尔斯在其生存哲学中所认为的临界境遇有:死亡、受难、抗争、负罪、偶然。作为人,死亡和受难是更令人所畏惧和无法逃脱的境遇,故在这里论述死亡与受难这两种临界境遇。“对于死亡,雅斯贝尔斯写道, 死亡作为在此之在的客观事实,尚不是临界境遇。对于不知死亡为何物的动物来说,不可能有什么临界境遇。知道自己要死的人则是在等待某个不确定时刻这一意义上知道自己要死的。但对人而言,假如死亡只带来了人要避开死亡的忧”虑而无其他意义可言,那么对人而言,死亡也就不成其为临界境遇。 该论述强调作为此“在的人对于死亡这一境遇的体认的可能性。其关于死亡的另一段论述是, 死亡不可为某——种普遍性认识所克服,不可为任何客观性所慰藉即借助虚假的理由来让我忘掉死亡——”所克服,而只有在某种日渐明确的生存显示出来时,才可克服。 [1]生存与死亡的关系并不矛盾,只有使死亡以某种方式在日渐明确的生存中显示出来,死亡才可以克服。其关于死亡的诸多论述无疑是要人明晰死亡对人来说,是个可以在其中体会我之在此之在的过程。对于人来说,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开的境遇。对知道死亡为何物的人来说,无不畏惧死亡,且知道死亡的无可避开,这是更深的恐惧且无法通过无视克服。任何方法对于让人忘掉死亡都无能为力,故临界境遇对人而言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