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珍藏的各式清宫屏风咏屏风绮阁云霞满,芳林草树新。鸟惊疑欲曙,花笑不关春。山对弹琴客,溪留垂钓人。请看车马客,行处有风尘。——唐·袁恕己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中最主要的陈设器物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漆制、木制类屏风已广泛应用于王公贵族宫室之内。明清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屏风的有用功能有所减弱,室内装饰功能大为增强。清朝中期以后,从传统的屏风类器物中,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插屏、座屏等室内装饰器具,或陈列于大殿、厅堂,成为室内间壁之屏;或摆放于桌案、窗几,为居室、书房添彩增辉。这些做工新颖的各式屏风长期陈设在室内,装饰殿堂,美化宫室,亮化环境,为人们生活增添了生机与趣味。清宫屏风的分类与使用清宫制造的插屏和座屏多为双面单扇式,屏心左右两侧均有立柱支撑,屏心下部为略宽的底座,以保持整体的稳定性。屏心两侧的立柱、护板及底座上的牙板,通常雕刻有复杂的纹饰,与屏心的纹样形成衬托和对比。清官插屏除单扇式外,还另有三扇、五扇甚至七扇、九扇式,它们在使用时依次安插于同一底座内,共同组成一架立面式屏风。清官屏风大多不能折叠合拢,特别是插屏和座屏两类,它们在外观上极为相似,均为单体立面样式。其中,插屏的屏心可以由立柱和底座间拔出,便于搬动或前后屏心翻面;而座屏的屏心往往与底座连成一体,使整个器物无法分解,若想看到屏后图案时,只能将整个座屏总体转动。通常情况下,座屏的体量都较大,往往陈设于一个固定位置,不能随意搬动或拆卸。当然,由于清宫器物的多样性,也有少数座屏被设计得小巧灵活,陈设于书案窗几之上。根据清宫屏风在各类宫殿中的使用功能。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殿上陈设屏风清代,在北京紫禁城、西苑、圆明园等处宫殿及承德避暑山庄行宫、关外盛京皇宫各处主要宫殿内,都有供皇帝(包括皇太后、皇后)于朝会的大殿内独立使用的陈设屏风。殿上陈设屏风是宫廷内独有的陈设器具,只在皇宫各主要大殿内摆放,是皇帝(包括皇太后、皇后)个人专用的陈设品,其他任何人不得僭越使用。殿上陈设屏风在使用时,主要陈列于大殿的后部,位于皇帝宝座之后。殿上陈设屏风绝大多数为漆木制成,体量巨大,雕工精致。它们大多高约 200~300 厘米,每扇宽约 80~100 厘米,通常由五扇或七扇组成,最多可达九扇,只有少数为三扇或连成一体的单扇。殿上陈设屏风在各扇的顶部和表面均雕刻有龙纹、火焰珠、祥云图案,有的雕刻有海水江崖纹或御制诗文。全屏雄伟高耸,极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