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末民国初期云南商帮中的鸦片贸易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终于用鸦片和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全国各族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深受其苦。特别在近代社会的云南,更是尤为严重。从清末至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段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鸦片在云南出现的最早,且广为种植。到民国时期,由于当时的地方政府进行军阀战争,军费剧增,使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鸦片在云南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云南商帮的发家与进展也离不开鸦片贸易。他们的发家史,很难洗去鸦片贸易的罪恶。本文试就云南商帮、商号中的鸦片贸易问题作简要论述。1 云南鸦片的泛滥及原因1.1 云南鸦片的泛滥鸦片在云南的传播及种植,旱于全国其他地区。其见记载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在当时地方官给朝廷的奏章中就已指出:“沿边夷民,因地气燠谖,向种罂粟,收取花浆,煎膏售卖,名为荚蓉,以充鸦片,内地人民,以取罂粟子炸油为名,亦复栽种渔利。”鸦片在云南的种植越来越广,产量激增。贵州巡抚奏:“惟与滇、粤等省毗连,人民贸易往来,间有嗜食烟者,奸商挟带,潜匿私卖,事所必有。”到 1839 年伊里布奏清廷的奏本里也写道:“查禁私种,先后稽获烟膏、烟土二万二千两。”根据当时国际禁烟委员会的:1906 年,“云南省的产量达到 7.8 万担,折合 124800 万两,约占当年中国鸦片产量的 13.34%”,而在鸦片种植泛滥的 20 世纪 30 年代,云南鸦片的种植面积达到令人惊异韵地步:“全省是一片广阔的鸦片田,据北部、南部、东部和西部报道说有 2/3 的土地都种着鸦片。”云南气候适宜罂粟生长,因此烟田排斥稻田的现象至为严重。这样便使得云南地区严重缺乏粮食,需要大量从越南进口。同时,就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来看:云南吸食鸦片人数位居全国前三位。鸦片使大量劳动力丧失,严重腐蚀人的意志精神,并影响二代人的健康。许多人沦为扒手、乞丐、土匪——“男困于鸦片。女困于缠足,四民无一可存之业,必沦于红毛吐蕃不已。”严重危害社会正常秩序。1.2 云南鸦片泛滥的原因云南烟毒泛滥,已经成为社会的毒瘤。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本应严禁不殆。但在鸦片战争之后,政府对于禁烟却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既想禁绝鸦片,又怕开启外衅;既想用本国鸦片来抵制洋人的鸦片,并借此收取更多的税款,弥补财政不足,又觉得有害于民。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出现了“严惩不殆”、“禁而不严”、“寓禁于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