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传统祠堂建筑的装饰艺术摘要:潮汕农村传统祠堂建筑在艺术制造上以独特的装饰手法和题材,使建筑实现了了质、形、意相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以汕头市澄海区为个案进行详细分析,从祠堂建筑装饰的工艺门类和题材取向两大方面进行讨论,最后从精神与文化更深层面上出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物所蕴涵的艺术与文化内涵:对祖先鬼魂的崇拜情结、宗教影响下的轮回永生向往、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情怀、世俗文化影响下的狂欢情怀、海洋文化影响下的开放。关键词:潮汕祠堂;装饰艺术;民间文化J525以潮汕平原为中心的“潮汕民系”(福佬系)和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府民系”,以兴梅山区为中心的“客家民系”共同组成了广东的三大民系。潮汕文化富有特色,内容十分丰富,如潮汕方言、潮汕民间文学、潮剧、潮汕音乐、潮汕工艺美术等。在这些文化因子中,传统祠堂建筑作为凝固的音符,极具观赏与讨论价值,充分展现了潮汕文化的精神内涵。一、澄海传统祠堂建筑概况“澄地(澄海),东南滨海,极天无际,控制殷遥,往往有鞭长不及之虑”。澄海坐落于粤东潮汕平原上的韩江下游三角洲,东南临南海,西北接潮州市,东北接饶平,南与南澳隔海相望。雍正以后,随着宗族生活在潮汕地区的普遍化,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直接载体,在建筑的等级方面往往高于一般的民居建筑,尤其在建筑装饰方面更加不遗余力,如嘉庆《澄海县志》所记“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据不完全统计,澄海共有大小祠堂不下百家,如东里镇樟林乡遍布祠堂 34 间(不包括四点金一类公厅)。笔者从盐鸿和东里镇选择了几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祠堂进行详细讨论,分别为盐鸿镇闻见堂(林氏)、观德堂(林氏)、祖德书屋(林氏)、承先堂(徐氏)、中社祠堂和东里镇追远堂(徐氏)。二、从装饰手法上分析澄海传统祠堂建筑装饰探究澄海传统祠堂建筑装饰技艺,主要包含两个范畴:一是装饰的工艺门类,主要有木雕、石雕、嵌瓷,二是装饰的题材取向。工艺是传统祠堂建筑装饰的实践手段,题材是本地民众的社会理想与冀望的载体,从更深的层面上显示出民间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1.石雕“讨海”的险恶、不确定性让潮人对永恒有一种执着的追求,石材便是制造永恒的一种可能。在本地传统祠堂建筑里,随处可见匠人对石材的巧妙运用。(1)门簪门簪,即阀阅,源于中原地区,原来是刻于木门框上,因南方多石材且气候潮湿易朽易蛀,所以逐渐演化成石刻门簪。如追远堂的门簪为方方正正的官印式石门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