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恋母情铮铮叛逆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集《大堰河》中的名篇,也是体现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纯熟的力作。它于 1933 年 6月在反动派的监狱中写成,l934 年 5 月发表在上海《春光》月刊、l 卷 3期上,署名艾青。诗篇的面世立即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从而奠定了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首诗之所以蜚声文坛,广为传诵,主要得力于它的深邃的主题和圆熟流畅的表现形式。这首诗主题深刻的第二个方面就在于真实地刻画了诗人自我的抒情形象一一地主的儿子——大堰河的乳儿——进步的知识分子——剥削阶级家庭的彻底叛逆者的形象。“我”之所以很迅速地成长为一名进步的知识分子,与剥削阶级家庭决裂,首先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我”虽“是地主的儿子”,但基于封建迷信,地主父母唯恐“命硬”的儿子会勊死他们,而厌弃他,疏运他。“我”真正的母亲是“大堰河”,他们之间有着真正母子情谊,是大堰河把“我”养大。她那勤劳、善良、慈爱、无私、淳朴的高尚品质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最早教给我做人道理的是贫农家庭,是大堰河!贫农家庭的日常生活,大堰河的崇高美德对幼年的“我”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悲凉岁月里结下的母子之情,才显得格外动人、宝贵和难忘。这段特别的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我”吃光了“大堰河的奶,被生我的父母领回”之后,只是认为这是“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金色花纹的睡床,“丝的衣服和贝壳纽扣”,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甚至见到同胞妹妹,“我“反倒”忸怩不安。地主家庭那些吃、穿、用的华贵富厚与大堰河家的衣、食、住相比,无异于天堂与地狱。但豪华富裕的生活丝毫吸引不了“我”,因为“我”过惯了贫苦人家的日子,最重要的是缺乏爱抚的生活是没有乐趣的。这些充分表明“我”已从生活习惯和感情上,真正成了大堰河的儿子。无疑,他是用这首长诗表达对像大堰河那样的千千万万中国劳动妇女的怀念和赞美,并郑重宣告与地主家庭彻底决裂。诗中诗人一再直抒胸臆,“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的你的儿子”,这种直率地坦露心曲的铮铮叛逆宣言,在当时实为罕见,其决心和勇气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而形成这首诗篇内在旋律的正是这种地主阶级的逆子和劳动人民深厚感情的联结、起伏和变化。诗人以自我感情形象,喊出了当时不少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