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进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特别性。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该原理分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正确对待矛盾,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4.教学手段: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二、教学重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别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本课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诗词、寓言或一段佳作等。 2.收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一起朗读,创设情境 【题目】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诗词原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入若邪溪 ( 南朝梁 王籍) 【诗词原文】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请同学们分析,上述诗句包含哪几对矛盾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学生:《自相矛盾》的故事、讳疾忌医、教与学、黑与白、遗传与变异、善与恶 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加以点评: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 【课堂探究】讨论课本 67 页课堂探究 ①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②自然界喜爱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 请问:①他为什么不敢烧②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烧。 结论: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