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医学禁忌终于对心脏动刀子了19 世纪维也纳著名外科医生比尔罗特和他的同事、学生进行消化器官手术示范讲解。19 世纪的维也纳和柏林是当时外科学世界前沿阵地和讨论中心。图/FOTOE19 世纪维也纳著名外科医生比尔罗特和他的同事、学生进行消化器官手术示范讲解。19 世纪的维也纳和柏林是当时外科学世界前沿阵地和讨论中心。图/FOTOE动物,包括人在内,躯体是其生命的载体,是无比宝贵的;而人体中最宝贵的,常常都被认为是人的心脏。心脏常被称为“神圣的器官”,是有充分理由的。只要想一想人的那些最深切的感情:心痛(heartache)、心碎(heartbroken)、衷心(heartfelt)、黑心(heartle)、难过(heartrending)、痛心(heartick)、暖人心(heartwarming)等等,中文和外文都是如此一致地跟“心”相连,就不难想象,心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了。心脏的禁忌古人出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或者基于迷信观念,对某些认为神圣的,或者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持有一种消极防止或回避禁止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禁忌”。随着文明的进展,许多禁忌已被破除,但是有一些,仍被滞留了下来。居住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和毗邻苏丹部分地区的提格雷人有很多禁忌,其中之一是他们认为,别说是人的,就连动物的心脏也不能看,更不能吃,否则人会生疣子,或者牙齿脱落,或者盲目,或者跛足。近现代的人虽然不至于认为看或吃了动物的心脏,就会造成肢体损伤,但是禁忌的产生,最初总是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往往是起于某种教训,甚至可能是惨痛的教训。生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有什么异物碰到心脏,即使是最微小的一点儿,比如医生触诊时碰到心脏的内壁,都可能使人出现休克反应,造成心脏停止跳动,最终致人死亡。因而,多少年来,心脏一直都是医学家的一大禁忌,医学拉丁文 noli tangere(不可碰触),指的即是“不可碰触心脏”。这曾经是每个在校学习的医科大学生都被教导的基本。于是,连一些最有名望的外科医生都回避这个问题。维也纳的比尔罗特(1829 年-1894 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外科医生之一,曾任苏黎世大学教授和苏黎世外科医院主任,编写过被看做经典的教材《普外科病理学和治疗学》。在临床实践上,比尔罗特直接负责过一些里程碑式的手术,包括第一例食管切除术、第一例咽喉切除术,在 1881 年他还对一名胃癌病人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获得成功。但是这位权威却如此声言:“一个外科医生,如要试着给心脏缝合伤口,他定会失却他同仁们的尊重。”比尔罗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