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之旅随着“心动去旅行自菩提达摩东来始传禅宗,已近 1500 年,这期间,多少古刹淹没在历史的烟雨中,又有多少名寺历久而弥新。我们怎样让自己活得平和淡然、从容闲雅?怎样才能减少物欲的困扰,增加内心的喜悦?就让我们踏上那通往“何处惹尘埃”的旅途,去感受禅宗在殿堂庙宇间留下的个中味道吧。少林寺初祖达摩传法慧可“天下第一名刹”河南登封少林寺有一块匾额上书:“天下第一祖庭”,乃乾隆御笔亲题。这“第一祖”便是禅宗初祖达摩。这位来自南天竺的三太子,原名菩提多罗,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从般若多罗大师,终于成禅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相传,初祖达摩辗转来到少室山,于一洞中面壁九年。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犹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后来,僧众唯恐影石有失,将其凿下存入少林寺。如今,从少林寺向西北,行约两公里,到达五乳峰,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寻到一处深约 5 米、宽约 3 米的天然石洞,这便是“达摩洞”。向洞中窥探,达摩、慧可石雕像端然静坐。从五乳峰拾级而下,到阜丘上,见一座大殿,两间小亭和一所重修的千佛阁,这便是初祖庵。它始建于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公元 1125 年)题字。大殿深广各三间,是河南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这所小寺院是为纪念达摩而修建的,大殿门口的砖雕对联刻着“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简扼地道出了达摩的身世和来历。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慧可塑像。心念慧可立雪断臂求法的故事,不禁肃然起敬。空相寺初祖达摩葬地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 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 1900 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 5 年,于公元 536 年圆寂。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摩祖师》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达摩圆寂三年后,东魏使臣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祖师挑着一只芒鞋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空棺和剩下的一只芒鞋,方知大师已脱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