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向党幸福从教征文红心向党幸福从教征文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民老师 ——红心相党、 幸福从教、 奉献育人征文 记得初中时听了罗大佑的 《童年》 , 其中有一句歌词是,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总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老师, 从他走上讲台的那一颗起, 就注定与粉笔产生了永不分离的缘分。 也是从那时起, 我小小的心中就有了做一名老师的想法。 教育, 这个词看似简单, 其实不然。 教育教育, 不单单只是教书, 还要育人。 在我们培育出学习出类拔萃的学生的同时, 更有注重他的品德。 培育品学兼优的学生, 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那么, 怎样才能培育出这种学生呢?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奉献出更多的心血, 拿出更多的爱心, 做出更多的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是老校长陶行知先生对老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 一个老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 要有一颗对事业的忠诚之心,一颗对教育的热爱之心, 一颗对教学的钻研之心, 一颗对学生的负责之心。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它的核心是爱生。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几句话是师德的丰富内涵。 在现代教育阶段, 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老师的学生的引导着、 合作者和参加者, 是学生的朋友。 其中最主要的体现是爱生、 尊生和奉献。 爱生可以从老师自身的行为上体现。 曹瑾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 就在于她将自己完全融入一心求知的学生中。 放弃自己安逸稳定的生活, 投身于贫困乡村的教育事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教人怎样做人, 自己首先要知道怎样做人, 许多老师正是从自己的言行出发, 处处以身作则, 努力做到 “堂堂正正的做人, 认仔细真教书 ”, 品味 “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 ”的内涵。 爱生也可以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出发。 在平常, 我非常注意向学生主动打招呼。 例如, 在校内校外碰到学生, 我都有意识的先向学生们打招呼, 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学生来打招呼, 使学生感到老师的热情。 有如, 在课堂上, 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 不是斥责和讽刺, 代之的是启发式的点拨, 继而微笑着示意坐下, 使学生不致于尴尬。 当然, 学生在被尊重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 获得了自信, 学会了感激。 爱生可以从对学生生活的关怀上体现。 记得有一次, 班上的某一位同学因为成绩改错了, 去教务处加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