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初探_基于仙桃市剅河镇的调查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初探_基于仙桃市剅河镇的调查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国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在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村, 保护力度还不够。 通过对仙桃剅 市 河镇的调查, 发现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 保护意识薄弱, 民众参加积极性不高, 传承人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问题, 进而提出了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实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对策 一、 调研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被各群体、 团体、 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 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实物、 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主要包括: 社会风俗、 礼仪、 节庆; 口头传说与表达以及作为媒介的语言; 表演艺术;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1] 各个社会群体随着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延续与创新, 使他们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 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制造力。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益于国家, 民族, 乃至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和谐。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多国家关注的现实问题, 伦敦奥运会也打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牌。 早在 2024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我国于 2024 年正式加入该公约。 近年来,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行动纲领, 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厚的和谐文化基因。 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定要求。 如今文化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进步, 搞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必定要求。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 据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百余项, 有各县市的民间文学, 荆楚民间音乐,荆楚传统戏剧, 荆楚民间艺术, 荆楚民间舞, 荆楚民间美术, 荆楚传统庙会等。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状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 , 杨俊旗 1 , 徐梦琪 2 (1.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况, 我们在湖北省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