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活动中的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思维的出现标志着人作为真正的人出现了。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思维的存在,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等。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是人思维的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起初,线性思维以其思维的逻辑性、缜密性和流畅性得到广泛关注,而非线性思维则一直未被发掘。20 世纪 80 年代末,思维领域才出现了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起初非线性和线性的概念并没有引入到思维领域中去,人们只是发现但并没有过多地提及。后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才开始发现非线性思维对于各类发明制造和文学作品的创作所起的不同于线性思维的重要作用,于是便开始讨论关于非线性思维的问题,即非线性思维的概念、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以及所产生的结果。人的思维和大脑密不可分,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基础,思维是大脑运行的结果。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与右脑分工不同,所以思考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人的左脑偏向于理性,也就是关于语言等逻辑性的方面;人的右脑则偏向于用非逻辑性,也就是用感性来进行思考。左脑通过语言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接触到的东西转化成文字信息和概念,再由左脑传输至右脑,由右脑来进行感性思考和体验。从整体上来看,左脑承担着逻辑思维的分工,而右脑则注入了主观的感情和因素。左脑的思维偏向于理性,而右脑的思维则偏向于感性。最后人们再通过语言文字把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些灵感和顿悟,这时伟大的发明制造便就此产生了。以上可以看出,人的左脑使用了语言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人的右脑则植入了主观情感、灵感、顿悟等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左半脑和右半脑是同时活动的,所以左、右半脑掌管下的非线性思维和线性思维也是同时在运转、同时在起作用的。换言之,人们在思考某些问题的时候不单单只运用某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活动,而同时运用的是两种思维,即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只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分工和效果及产生的作用有差别而已。人的思维方式无非是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线性思维使用的是人的左半脑,线性思维体现为人的逻辑性思维;非线性思维使用的是人的右半脑,非线性思维使用的是人的灵感思维和顿悟思维,它更多的是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往往打破了传统的逻辑性思维,具有片段性和跳跃性。线性思维的思维进程:线性思维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现象,它经历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首先,人们通过五官感知外面的世界,眼睛看到的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