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水井浅层地质灾害的种类分析_浅层气1 引言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对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海洋地质灾害事件给海洋工程带来了巨大危害和损失。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从 2024 年的 127 亿美元增至 2024 年的约 215 亿美元。2024 年全球深水油气产量约占海上油气总产量的 15%,估计未来几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 20%。伴随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逐渐深化的同时,危及深水钻井安全的海洋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1999 年在德克萨斯州里格市召开的高压浅水流钻探会议上,工业部门报告深水钻井大约 30%的花费用于解决安全事故,其中大部分是用于因地质灾害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因此,为避开在超深水钻井作业过程中由浅层地质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钻井进程顺利实施。在钻井开始之前对井场区域可能存在的浅层地质灾害事故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估,显得非常有必要。2 引发浅层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分析由于超深水钻井所涉及的钻井环境温度特别,钻井液及水泥浆用量大,海底泥页岩的活跃,稳定性差、破裂压力梯度低并伴随有浅层流体以及气体水合物的形成等一系列问题,给作业带来了诸多困难。越来越多的海洋地质灾害事件也说明了这一点。目前,超深水钻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灾害因素包括海底滑坡、浅部断层、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浅层高压水流、古河谷、泥穿刺与泥火山、异常高压、埋藏古河道和潮流沙脊等。而能够引起浅层地质灾害的流体主要是海底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和浅水流这三种,因此,本文主要对以上三类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2.1 浅层气浅层气是指海床 1000m 以下浅聚积的有机气体,它是大量陆缘碎屑物质带来的丰富的生物碎屑和有机质,在海底沉积时,经甲烷菌分解逐步转化成气体而形成的浅层气藏。海底浅层气主要分布于河口与陆架海区,我国各大河口与陆架海区均有广泛分布,尤以南海浅层气的分布更为典型,如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以及油气富集的广阔海区均分布有浅层气。浅层气一旦生成,它在岩层中时刻都在运移与聚集,因为它不断受到上覆水层、土层、岩层压力的作用,这一作用过程对浅层气的运移极其重要,在经过一定地质时期的运移与聚集后,浅层气一般会被稳定地埋藏于海底之下。通常,浅层气以 4 种形态赋存于海底(图 2-1)。1)层状浅层气:海底埋藏着的古湖泊、古河道、古三角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