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陶瓷材料的简述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从陶瓷的组成、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陶瓷材料的分类,以及其用途进行了阐述,重点讲述了新型陶瓷材料在车辆中的应用情况。讨论表明:新型陶瓷由碳化硅和氮化硅等无机非金属烧结而成。与以往使用的氧化铝陶瓷相比,强度是其三倍以上,能耐 l000℃以上高温。此外,新材料推动了汽车上新用途的开发,比现在的普通陶瓷(烧结而成)具有更优良性能。关键词:陶瓷材料;组成;性能特点;应用1 概述利用天然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制成的陶瓷叫普通陶瓷,也叫传统陶瓷。传统陶瓷是指以粘土等天然矿物粉末为原料,经混合、塑化、成形、烧结而成的固体材料。广义的陶瓷则包含一切天然及合成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如水泥、耐火材料、玻璃、石墨、天然石、现代工程陶瓷及功能陶瓷等。由于陶瓷材料耐高温、耐腐蚀、硬度高,甚至还具有特别的电、磁、热、光等功能效应,在现代生活及工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很多高科技产品制作的必需材料。2 陶瓷的组成传统上的陶器、瓷器、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类物质,所以也称为硅酸盐陶瓷或硅酸盐材料。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进展,陶瓷材料的范畴也不断扩展,涌现了一系列应用于高技术场合的新型陶瓷,或称特种陶瓷、先进陶瓷,如功能陶瓷、半导体材料、新型玻璃、非晶态材料及人工晶体等。新型陶瓷的组成已不局限于硅酸盐,还包括其他含氧酸盐、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硅、锗等。其形态也趋多样化,还有超微粉体(即纳米材料),单晶和非晶材料,以及纤维、晶须、薄膜、复合材料等,各有独特的性能及用途。一般陶瓷由多种原料经塑化、成形、烧成后而制成,所以大多数陶瓷材料均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晶体、一定数量的玻璃相及少量的气相,为一种多相固体材料。陶瓷中的晶相主要有硅酸盐、氧化物及非氧化物三种。晶相是陶瓷中量大而主要的部分,其种类、大小、分布、数量对陶瓷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普通陶瓷中的玻璃相是以长石熔融的液相为主体构成的低熔点非晶态物质,常富含氧化硅、碱金属氧化物及杂质,可充填晶粒间隙而提高致密性,降低烧结温度和抑止晶粒长大,黏结分散的晶粒形成一定强度。但玻璃相的强度及耐热性低,过多则会降低陶瓷的性能。一般陶瓷中玻璃相占20%~40%。气孔来自于烧结过程中各组分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而生成的空隙及压制不致密而残存的空隙。气孔使应力集中增加,有效断面下降,导致强度下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