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搜神记》开创了中国古代以神狐鬼怪为题材的志怪小说的先河,近三十年来,《搜神记》的讨论取得了较大成就,讨论者对干宝的生平及其思想构成作了进一步考释,于《搜神记》中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深化探讨了《搜神记》中蕴含的宗教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再次论证了《搜神记》的语言及文献价值,同时将《搜神记》与中外文学经典进行比较。本文就其中文化艺术领域的讨论成果进行综述。关键词:干宝;搜神记;文化艺术;综合评述一、主题内容讨论《晋书·干宝传》写道干宝有感于生死,"遂撰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5],关于《搜神记》主题内容的探讨是讨论其文化艺术的基础。(一)异类相恋的婚恋主题《搜神记》婚恋主题最受学者的关注,汪龙麟先生在《异类婚恋故事文化心理透视》(《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年第 2 期)一文中将《搜神记》中的婚恋故事分为三类,即人神婚型、人兽婚型、人鬼婚型,前两种类型受儒家文化和传统巫教的影响,后一种类型则透露出强烈的色欲幻想,这些异类婚恋故事对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作用甚微,而是人们期望获得富贵、长寿和兴旺的象征,同时不失临时的风流。屈慧青的《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中国文学讨论》1999 年第 2 期)通过对神人相恋范式的原型追溯,认为高唐神女是《搜神记》婚恋主题的最初原型。而《搜神记》将神人相恋的范式加以定型,即内容为女性主动追求和男性热烈梦想,形式为故事的表现格局,此成为后代幻想爱情小说的基本范式。李和平亦以《浅谈中人妖相恋神话的文化价值》(《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3 期)一文中从叙事角度、民俗文化等方面肯定了人妖相恋神话的文化价值,并指出其对后世神怪文学的影响。(二)奇异莫测的复活主题此外,罗欣也对《搜神记》的复活故事做出探讨,认为其与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政局动荡及道教繁荣的社会背景有关,多采纳虚实掺半的叙事方式,叙事特点呈现出"由强调实录的传统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向重视想象与虚构的散文体叙事小说过渡的性质。"(罗欣《魏晋复活小说叙事讨论--以为中心》,《社会科学家》2024 年第 8 期)(三)耐人寻味的其他主题还有一些学者论述了《搜神记》中的复仇主题、侠义主题等,如侯洁云的《复仇主题讨论》(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24 年)阐释了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复仇意识之间的关系,叙述了《搜神记》中复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