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及安全使用技术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及安全使用技术_第1页
1/2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及安全使用技术_第2页
2/2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除草剂的常见类型,并总结出了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技术,以减少农民强度,降低农作物药害,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关键词:除草剂;作用;使用技术1 除草剂的进展及使用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除草灭灌从手工物理方法进展到化学防除,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提高了农业自动化的程序。1941 年美国首先合成 2,4-D 丁酯,意外发现它有防除双子叶杂草的效果,而对小麦、水稻很安全,且用药量小,成本低。这使 2,4-D 丁酯在经济上和生物上获得极大成功,开辟了化学除草这一崭新的现代事业,开创了新的化学工业。随后,各地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除草剂的讨论试验。到 60 年代,除草剂已进展到 100 余种,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除草剂品种多达 300 种,制剂有 6000 多种,磺酰脲类、苯握拳羧酸类、三嗪类和酰胺类除草剂是国内市场的主流品种。在农药市场中除草剂已占 47%,1997 年世界化学除草面积已达 1 亿公顷。2 除草剂分类及其作用机理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将除草剂分成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根据使用时处理方法的不同,将除草剂分成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和茎叶、土壤处理剂;根据农田类型分,有旱地除草剂和水田除草剂;根据除草剂的化学结构不同,将除草剂分成三氮苯类、磺酰脲类、取代脲类、咪唑啉酮类等。2.1 触杀型除草剂除草剂入植物体后,就与原生质发生牢固的结合,在破坏了组织和器官活力的同时,它本身也被固定在处理部分而不能向其它部位传导。也就是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主要品种:除草醚、敌草快、百草枯等。2.2 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此类药剂经喷施后,迅速被杂草茎叶吸收,沿着韧皮部中的筛管运经生长旺盛的顶芽,幼叶和根尖,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代谢,使植物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最后导致植物死亡。内吸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输导可能通过植物的共质体系、质外体系或同时在两体系中进行输导。主要品种:阿特拉津、西玛津、扑草净、草净津、赛克津、西草净、酰嘧磺隆、四唑嘧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氯磺隆、2,4-D 类、和大壮、乙草胺、丁草胺等。2.3 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腈类(Nitriles)除草剂是触杀性茎叶处理剂,但也能被植物吸收与传导,其触杀作用迅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及安全使用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