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不良及特别地质地段施工措施本标段隧道较长,地质结构复杂,科学的施工是快速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内容,不良地质段严格根据喷锚构筑法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结合本投标人在类似隧道工程组织快速施工的实践经验,拟在本标段工程的隧道施工中实行如下措施:8.1、岩溶地段当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的溶洞岩质破裂,容易发生坍塌;有时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砂夹水大量涌入隧道。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情况,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情况等,分别以引、堵等措施进行处理。根据银洞坡隧道现有的设计说明中,ZK223+830-ZK224+005、YK223+850-YK224+000 段落可能存在溶洞和突水的可能,因此我们主要加强此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及其实行相应的施工方案。处理主要方法如下:引排水:溶沟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关系后,用暗管引水洞等设施,渲泄水流或开凿引水洞,将水排出洞外。当水流的位置在隧道上部或高于隧道时,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洞(或引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再行引排。堵填:当不能排水或由于溶洞规模大且溶洞填充物为含水量较大的溶洞泥时,采纳封堵的方法。在边墙及拱部采纳注浆方式形成防水帷幕。对于已停止发育、径跨较小、无水的溶洞,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纳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边墙基础。拱部以上溶洞,视溶洞的岩石破裂程度采纳喷锚支护加固,或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办法处理。施工过程中进行综合详细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工作,调查清楚岩溶的大小和其它发育情况,根据其类型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8.1.1 大面积渗漏和局部渗漏岩溶水的处理对于大面积渗漏水、局部滴漏水或小股状岩溶水,如水量(2.0m3/h≤Q≤10m3/h)和水压(0.2Mpa≤p<0.5Mpa)不大,一般可以采纳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充注浆等方法封堵。如隧道周边存在大面积湿渍或渗漏水现象,则应实行径向注浆进行封堵,注浆加固范围一般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 0.5D-1.0D.根据岩性、岩层走向、倾向、节理裂隙位置初步推断来水方向,合理布置钻孔。在出水部位及其附近钻孔,钻孔直径为 40mm 左右,钻深 3-5 米,呈梅花型布设。在集中出水点间距控制 0.5-1 米,在一般渗水处间距为 1-1.5 米。在钻孔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