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汪先生早年就读北师大物理系,一辈子从事物理学的讨论与教学。明清美术史的讨论,只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就,是在青年时代,受到他的同乡老师——著名画家汪采白先生的赏识培育,以及其后以采白先生之介,又与同乡前辈黄宾虹先生过从,受到熏陶的。汪先生在这两类“风马牛不相及”的学术部门(物理学与美术史)中,各有其非凡的成就。“京城第一读书人”我认识汪先生,记得是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在启功先生家中。八十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东西大学的王方宇教授回京,邀请了启功、王世襄、徐邦达先生和我等一起餐叙,座中就有汪世清先生。这次初见,平生乐事,印象弥深。汪世清先生手迹汪世清先生手迹1991 年,我承耶鲁大学之邀,从澳大利亚赴美参加八大山人的研讨会,并与汪先生、方宇先生等相见,那次王已千先生约我们去观赏他的书画珍藏,品评宋元剧迹,尤为生平快事。汪世清先生手迹汪世清先生手迹我于 1999 年回北京定居,那时我很想就近把我数年前写的这篇旧稿求汪先生批阅,又怕干扰他老人家的日常秩序,于心不安(那时还不知道他有恙在身),大约在 2024 年冬,我终于鼓起勇气向他提出请求,想不到汪先生一口答应,而且不到两三星期,一帙 40 多页、130 多条抄写工整的意见,就托人送回来!汪世清先生鉴藏 清代巴慰祖《隶书曹文炳传略》汪世清先生鉴藏 清代巴慰祖《隶书曹文炳传略》汪世清先生一生淡泊寡欲,只有一心扑在学术方面的辛勤探究,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冠盖满京华”,真伪学者沸沸扬扬于传媒炒作的喧闹场头,他却沉默寡言地沉潜于无涯学海中,似乎与尘世无涉。古人有“大隐于市”的说法,又有人开玩笑地说:徽州人吃苦耐劳沉默寡言就像骆驼,故有“徽骆驼”的雅号,两者要举个例证,汪先生应是冠盖京华的“大隐”,又是默默长征的“骆驼”。汪先生待人接物冲和平易,从不疾言厉色,任何人向他求教,总是“谆谆然善诱人”。生活方面他自奉甚俭,在美国的白谦慎教授曾记汪先生在北京图书馆阅书,午餐就在附近快餐店,“一般是喝粥吃饼,每份十元”就餐后又回到馆里继续工作。汪先生的生活,也可从我见到汪府上质朴的起居陈设中看得出来,想到鲁迅说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句话,我心里就感到不是味道。所幸的是,在国内外(美国、瑞典、日本等,也常应邀赴香港、台湾等地讲学)讨论中国美术史的专家学者,从汪先生的著作言论中,认知和景仰汪先生的,不乏其人。汪世清夫妇在屯溪汪世清夫妇在屯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