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擎灯的人站在这讲台上,我知道也许我会语塞。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位巨人,一位站在黑暗之中却高擎着真理之灯的人,一位其对于中国几代人的影响至今仍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文化的巨人。是的,他是鲁迅。他早已离我们而去。然而,难道您不觉得,先生他并没有走,仍然用那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位毕生致力于挽救民族的真的猛士,从来便关注着代表民族希“望的青年的成长。他曾为青年的消沉而痛心,更为青年的觉醒而欣慰。他说过: 从有着”很古历史的中州,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在预告这古国将要复活。 这些话曾多少次激励过暗夜里艰难前行的青年!鲁迅,这位在我们生命的幼年便走入我们的课本,也走入我们心灵的擎灯人,还会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漫漫征途。曾经很多次,当内心迷惘时,读罢先生那力扛九鼎的激扬文字,领受到那种火一样的热情包裹在冰一样的冷静中的美学风格,总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血脉受到重重的撞击,那无形“”的力使人想呐喊、想呼嚎、想奔跑,哪怕只是轻轻地对先生说一句: 谢谢您!“”然而,我知道,这谢意远不足以回报先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真诚的给予。即便是今日,每当捧起先生的著作,总会感到一种真切的希冀扑面而来,仿佛看到先生那神情庄重而伟俊的脸上写着的对于后辈的期待。从鲁迅身上发散出一种独行特立的人格魅力,它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个青年的心。于是,我们常常在先生独特的爱和恨里,尽情领略先生的嬉笑怒“”骂,同他一道去 深味那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在先生身后,不知又有多少青年抛却了自己的头颅;在共和国鲜红的旗帜上,更有无数被“”鲁迅赞为 中国的脊梁 的人挥洒尽自己的热血。今日我们也站立在这片热土上。在鲁迅宽厚的关怀里,在先生犀利炙热的文字中,年轻的我们感受到的爱同样已是太多。可是您有没有想过,爱总是有重量的,鲁迅的爱更应是一种制造的力量,它催发着新生、孕育着希“”望、呼唤着未来。这 爱 是鲁迅用整个一生写下的至死不渝的大字。在先生的字里行间,您是否读出了这些,读出了它的真谛,在如坐春风般的语言享受之后,你和我的一腔血一颗心又怎能凝滞,怎能平息?“先生曾经说过, 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他真正寄希望的,也正是那些行动型的青年,那些挺身于变革现实的青年,先生引以为同志,自以为光荣的是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 ,他期望我们顺境中深沉、逆境中从容、充满理性和韧性地去战斗。为着民族之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