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忻城县遂意板桐小学罗超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造就现代的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现在,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相继进入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建立现代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不仅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方式更直观、形象、鲜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任务重。为此,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抓住学生爱看图画的心理,在识字教学中,运用PPT课件来激趣识字,使教学内容变得有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创设了最佳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反映祖国名胜古迹和风景区的课文,首先我利用PPT课件,把课文中的画面一一播映出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动听的音乐所吸引,学生看得入迷,听得专心,自然而然地就激起了学习兴趣。播完后,启发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播放了哪些名胜古迹,此时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努力去想,然后再逐幅播放。如播放安徽黄山图后,学生纷纷抢着回答,这说明学生观看很认真。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看课文,借助拼音读出“安徽黄山”。接着,我板书“徽”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记得也很快。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其他的生字,学生的方法灵活多样,很快就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时,在图文对照中理解了生字新词,体会了句子的意思,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样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使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二、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诱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导入”对于一节课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好的开头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使教学内容成为乐于接受的礼物。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其中利用电教手段引入新课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先利用PPT课件播放了一段黄山风景区画面,并提出问题:安徽黄山的风景美在哪儿?你看了有什么感受?在这美景的渲染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激发了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通过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形象描述能力形象描述能力的提高,除建立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还需要丰富的语感训练。语感指对于语言的敏锐感受,是对音律、语法、语义、语势及语言特殊微妙性的感受。电教中通过录音仿读、音乐伴读,并结合投影、PPT课件播放等获得形象感受,来训练形象描述能力。如教学《月球之谜》一文,我制作了有蓝天、星星、弯月和宇航员的幻灯片。教学时,我先播放蓝天与星星的图片,使“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形象逼真,并出示语句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再播放“宇航员在月球里”的图片,同时让学生朗读“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最后播放带有配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深入角色,入情入境地反复跟录音仿读,在和谐优美的韵律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并加强语感和形象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描述能力。四、利用电教手段,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低年级来说,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有时对于语言文字很难理解,这就促使我们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例如教学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一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难以理解。课文中只有一幅“掉剑人用刀子在船舷上刻记号”的图画,单凭这幅画很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我通过播放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到: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船不停地向前移动,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却并并没有移动。这样,学生就不难看明白:那个人想等船靠岸了以后再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剑,肯定是捞不到的。最后学生讨论“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就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点拨和讲解了。五、利用幻灯优势,帮助学生复述或背诵课文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