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 摘要:巨细胞病毒为双链 DNA 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埋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病因,主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畸形。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 CMV 普遍易感,故胚胎期 CMV 感染常常导致严重 CNS 畸形的发生。胎儿在感染巨细胞病毒后仅 10%~15%有明显症状,其病死率在 10%左右,而 90%以上的婴儿出生时可能呈隐性感染,完全没有症状,观察数年后,存活者逐步出现耳聋、智力迟钝等迟发性神经系统损伤。致 CNS发育畸形机制 HCMV 感染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目前对 HCMV 感染的讨论常用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通过对鼠巨细胞病毒感染造成小鼠脑损伤模型的观察发现脑室下区和皮质边缘区的神经干细胞、神经祖细胞和未成熟神经胶质细胞对 MCMV 最具敏感性,并且这种敏感性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逐渐衰退,提示 MCMV 对发育期脑的损伤更大。在转基因鼠模型中发现只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才存在 MCMV 早期基因 e1 启动子的激活,说明 CMV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别的亲和力,且在急慢性感染中的神经特异性激活与脑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脑组织中 CMV 埋伏感染的好发部位多为脑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或祖细胞,而这正是脑发育的关键位置,埋伏感染的持续存在或是间歇的再激活也可能是引起长期感染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神经系统损 发育期 CNS 感染 CMV 具有以下特点:神经系统细胞对 CMV 的敏感性在 CNS 的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Kawasaki 等[1]的实验结果显示,感染率以出生 0d 的新生小鼠最高,出生 7d、14d、21d 新生小鼠明显降低,未成熟的发育期大脑较成熟脑更易被 CMV感染,且在发育期的小鼠对 MCMV 的敏感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受累的细胞数随着发育的进展而增多。CNS 不同部位的细胞对 CMV 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大脑中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都对 CMV 敏感。在 CMV 入侵大脑时,大脑的任何部位都应该有被感染的可能,然而,Kawasaki 等[1]的结果显示,出生 0d 被MCMV 感染的小鼠的脑片中几乎所有细胞都被感染了,出生 7d 的脑片中被感染的细胞有向室管膜下区及皮层下层集中的趋势,此后被感染的细胞更多分布于室管膜下区,而皮层下层分布较少,也就是说室管膜及室管膜下是对 CMV 更敏感的区域,而在大脑皮层及白质区敏感性则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