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错用成语辨析 七月流火 这个成语常被人望文生义,用来形容盛夏时节天气极热。其实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中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夏历的七月,大约相当于公历的九月,由此我们即可知道这个成语决非形容盛夏时节的天气。“流火”也并非说“空气热得像火焰流动”。此处“流”指移动,落下;“火”指的是星名“大火星”,这颗星并非太阳系的火星,而是天蝎座的 α 星,我国古代天文学称“心宿二”。心宿二在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明日黄花 这个成语多用来比方已过时的事物,这个大家都知道,问题是出在好多人不知成语的典故,想当然地以为“明日”并不过时,“昨日”才说得通,于是这个成语很多时候被误写为“昨日黄花”,其实大谬不然。“明日黄花”语出东坡居士《九日次韵王巩》一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重阳赏菊,是我国民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东坡先生的这首诗就是重阳节所作。两句的意思是: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倘若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就连飞舞的彩蝶对着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此处的“明日”是泛指,指的是重阳之后的日子,不一定就是重阳之后的第二天。重阳赏菊正当时令,过了重阳,菊花就会渐渐凋谢,再去观赏就不合时令了。由此我们知道,“明日黄花”指的是重阳之后不合时令的菊花,引申为过时的事物,写成“昨日”就说不通了。 始作俑者 这个成语指的是第一个做某种坏事或引领某种歪风邪气的人,语体色彩非常强烈,是用来指责坏人的。现在有很多人用这个成语比方开创先河、引领潮流的人,属于贬词褒用的典型错例。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用俑人殉葬,就是后来用活人殉葬的肇始,这是极为野蛮和残忍的,简直令人发指。孔子这句话是一个极其生气的诅咒:“第一个将俑人用来殉葬的人,他应该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因此,使用这个成语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