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第2课时我国的洪涝灾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狡独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2.提高学生对洪涝灾害成因的综合分析能力。3.了解我国洪水的类型并能理解其成因。(二)重点和难点1.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分配特点。3.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类型:暴雨洪涝。(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1998特大洪水灾害这一案例分析,认识洪涝灾害的危害,并通过对地理资料的阅读提高分析、概括、综合能力,让学生能自己能总结洪涝灾害的成因。2.通过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比较让学生了解我国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点。3.通过视频图象的专家分析,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我国各种洪水类型的发生时间、地区及成因。(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洪涝灾害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洪涝灾害的国家,增强忧患意识,激发对基本国情深入了解的愿望,增强使命感。2.全面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探索灾害规律,培养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正视灾害的发生,端正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强化防灾减灾意识。3.充分认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洪涝灾害的产生,从而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教学过程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我国的洪涝灾害一、创设情境,感受洪涝灾害[观看]今年我国南方洪涝灾害实景录像,创设情境,增强感性认识,感受洪涝灾害给我国在生产和生活上带来的损失。[过渡]通过对今年我国南方洪涝灾害成因的大致分析导入新课。二、案例分析,洪水成因[思路]以长江为例,分析1998年特大洪水的形成原因。按着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总结出我国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形式]小组讨论,互动学习,代表回答。[资料]1.【阅读】阅读课本39页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雨情”,分析:暴雨的时空组合特点2.【阅读】阅读课本39页“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分析:⑴流量变化与水位变化的关系⑵1998年出现小水量、高水位的原因⑶1998年洪水的基本特征3.【阅读】阅读课本41页“1998年长江流域水灾情况”认识:洪涝灾害的危害性[总结]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4.运用—练习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03年6—7月,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使淮河中下游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材料2.淮河流域图1.导致淮河流域在6—7月发生大范围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或准静止锋)。2.简析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夏季风带来大量降水,雨季集中;上中游支流众多,下游入海干流少;上中游来水集中,下游地势平坦且排水不畅。三、图表分析,多角度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读表]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结论]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读图]阅读“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结论]从“我国洪涝分区”图的有关资料可知,我国洪涝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洪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洪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洪涝空间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四、知识迁移,综合分析我国洪水灾害时间分配[读图]“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移动图”、“热带气旋活动图”[思考]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学生讨论][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一)正常年份表现为:1、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2、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河流自南往北相继入汛,而且汛期一般也越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