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沟渠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随着印染工业废水、规模养殖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等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练江水质目前有了显著改善。练江干流普宁市与汕头市交界的青洋山桥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到了 40 毫克/升、6 毫克/升、0.5 毫克/升以内。当市中心城区、镇区和其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满负荷投产后,青洋山桥断面的水质有望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2025 年治理目标)。但要进一步提升练江水质,需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就普宁市而言,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纯农业村生活污水、山地农田排水、水塘水沟的底泥和蔬果树花种植使用的农药化肥等,这些面源污染物汇聚到水沟水渠,最终流入练江干支流,将成为练江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主要来源。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比点源污染的治理更加棘手。第一个是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没有固定的排污口,区域广阔和具备不确定性;第二个是农民对农村面源污染的认识不足,农村面源污染的基础讨论和治理技术开发也远远不足,尤其缺少基于流域尺度的面源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缺乏有用的政策措施和工程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将面临一个困难期,短期内实现有效治理和生态恢复存在较大难度。尽管存在许多困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必须立即行动,尽力而为。将星罗棋布、源远流长的水沟水渠改造成生态沟渠,在保护沟渠和不影响排涝的前提下,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又绿化美化沟渠环境,一举多得,不会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作用。生态沟渠是去除氮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现有沟渠中填充过滤沙土、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并适当设置节制闸坝、拦水坎、集泥井、透水坝等设施,对氮、磷等养分进行有效拦截,加速底泥降解,减少水体污染,重建和恢复沟渠生态系统,将改善沟渠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现有沟渠的护砌形式多以混凝土、石块等刚性侧壁为主,部分沟渠底部也采纳石块或混凝土硬化,过分强调了排涝、防渗、稳定耐用和易于维护等性能,忽视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要求,尤其是混凝土增大水体碱性,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生存,急需改造成生态沟渠。沟渠改造时,首先要满足排涝、沟渠堤岸的安全稳定等基本功能,此外,要强调以下功能。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提倡采纳生态护砌形式,如采纳松木、水杉、多孔混凝土等具备生态效应的材料进行护砌,畅通土壤与水体间的物质交换,促进沟渠边人工湿地和沟渠两岸护坡植物的生长,保护沟渠内水生动植物正常生长,维护生物链与生态平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