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扞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

扞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1页
1/19
扞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2页
2/19
扞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_第3页
3/19
扞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 在欧美,迈克尔.博兰尼是与波普、哈耶克齐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同时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兼科学哲学家。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自发秩序体系”思想深刻影响了哈耶克;作为科学哲学家,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个人知识》为库恩那本声名遐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然而这样一位大师却几乎不在中国读者视野之内。当波普和哈耶克的着作分别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掀起热潮时,博兰尼还没有任何着作被引进。直到最近两年才有他的两本着作问世,即《个人知识》和本文将谈到的《自由的逻辑》。一.作为科学家的博兰尼讨论转向和《自由的逻辑》的写作缘起迈克尔.博兰尼于 1891 年出生在布达佩斯一个有教养的犹太家庭。母亲是作家,父亲是商人兼工程师,比他年长五岁、与他关系亲热且对他影响很大的哥哥卡尔.博兰尼是为匈牙利的命运而斗争的政治领袖和着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早年热爱艺术和古典文学,但父亲的早逝使他转向医学,1913 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军医参加奥匈帝国军队,就在生病休养期间写的化学论文为他日后的物理化学家生涯奠定了基础。战后受聘于柏林一家着名的科学机构,在那里,他开始与20 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接触、合作,并以自己的杰出成就赢得了作为德国一流物理化学家的声誉。1933 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开始了全面的恐怖统治和排犹浪潮。虽然博兰尼在大规模排犹活动开始前便接受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专为他设置的物理化学教授职位而离开德国移民英国,但科学、理性和自由在德国的沦亡强烈震撼了他。30 年代初访苏期间,透过官方让他看到的一切,他又敏锐觉察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苏俄。他发现斯大林政权对人民思想言论的控制丝毫不亚于纳粹德国;科学、理性在俄国的遭遇也不比在德国好多少,科学被置于国家指导之下,屈从于意识形态和政府强加的现实功利目标,科学自治不复存在,科学家受到有组织的迫害。无论在德国还是俄国,他都看到意识形态和国家控制嘲弄了理性精神,分隔了世界的学问,割断了科学赖以立足和进展的传统,导致了科学领域的堕落。而在这两个地方,与意识形态欺骗和国家压制思想、言论和科学的自由探究同时发生的是对内大规模使用暴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的横行则使所有民主国家面临自由沦丧的现实威胁。自由成了摆在一切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们面前的中心问题。为了扞卫自由,承继着西方科学家最优秀传统的博兰尼在二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扞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