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_第1页
1/17
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_第2页
2/17
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_第3页
3/17
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 为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纳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血小板活化标记物 P 选择素及 PAC1 进行检测讨论.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比组,脑梗死伴糖尿病及高血压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但二者在治疗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了主要作用,且高血压及糖尿病有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加重脑血管病的发生,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血小板活化过程,预防复发.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脑梗死;CD62P;PAC1 0 引言 血小板活化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讨论表明,血小板膜表面蛋白标记物 P 选择素及 PAC1 为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的灵敏指标,流式细胞技术的应用为评价血小板在体内的活化程度提供了可靠方法[1]. 本讨论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纳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分析对比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脑梗死组 80 例,年龄 40~75 岁,全部病例选自202501/202504 我科住院治疗患者,诊断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经头颅 CT 或 MRI 检查证实. 病程在起病 3 d 以内,其中伴高血压者 53 例,伴糖尿病者 29 例,排除肿瘤及免疫性疾病. 患者入院后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又分成 3 组,第一组(n=32)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每次 200 mg,1 次/d,顿服;第二组(n=28)给予氯吡格雷 75 mg 治疗,1 次/d,顿服;第三组(n=20)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第 1 日开始治疗,基础治疗相同,全部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及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 连用 2 wk,期间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2 wk 后复查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表达. 正常对比组 30(男 18,女 12)例,年龄 28~60 岁,为同期医院体检中心健康者,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全位头颅 CT 检查排除脑梗死. 主要试剂: 荧光 mAb CD61 PerCP, CD6...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