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 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目前己经成为国民经济进展和运行的矛盾焦点,成为影响内需市场扩大的主要障碍。内需不足、外向度大,对于一个大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利影响己引起国人严重的忧虑。而要加速城市化进程,必须选准切入点,实行扎扎实实的推动措施。我们认为扫除城市化的一切人为的障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不利于城乡要素流通的相关政策是当务之急。城市化战略的本质含义要选准加速城市化的切入点,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城市化战略。而制定一个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城市化战略必须对城市化的本质有一个科学准确全面的认识。1、城市化的动力是效益。为什么人类社会要有一个城市化的阶段,人们为什么走出农村向城市集聚?一个不容置疑的目的是趋利,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皆为利来。从经济规律来看,一切生产要素的聚散、重组都是为了以最小的投入制造最大的效益。城市化就是为了节约时间,用空间换时间,追求最大的效益。这种集聚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约、要素的节约,更为重要的是人口的集聚改变着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引起人自身的升华,从而产生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有利则有弊,利弊之间的平衡力还是效益。效益机制就是市场机制。只要利大于弊,要素就继续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就会继续扩大。假如有一天弊大于利,城市规模扩大之势就要停滞,要素就会随着人们趋利避害的动机而外移。这是不用我们操心的事。因此,城市大也好,小也好,有利有效益就好。效益也是相对的,要把城市的效益放到经济进展的特定阶段、特定区位来考察,城市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能笼统用一个标准来推断,更不宜用行政力量来抑大崇小,或崇大抑小。大小之争可以休矣。我们应把精力用到为城市化扫清道路的实际工作上来。2、城市化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城市化是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转化升级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人口空间布局结构的改变,即人口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国民经济进展载体的空间转移。因而城市化的总体对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结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农民是城市化所要改变的生产、分配、交换关系的主要载体。所以从以人为本的进展观来看,城市化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城市化的本质、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是改变农民的社会关系,化农民为市民。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率只有 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