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出“普世价值”的依据不成立

提出“普世价值”的依据不成立_第1页
1/47
提出“普世价值”的依据不成立_第2页
2/47
提出“普世价值”的依据不成立_第3页
3/47
提出“普世价值”的依据不成立 近来,“普世价值”成为一些人热议的话题。“普世价值”提倡者们普遍认同世界上有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人的“普世价值”。虽然他们对“普世价值”的理解不很一致,甚至还彼此矛盾,但从一些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出“普世价值”主要有两条根据:第一,人类有普遍而共同的人性,在向善的天性及理性的驱使下,逐渐形成了超越时代与地域限制、全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如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平等、博爱,等等;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面临困扰自身生存与进展的共同问题,产生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突破国家、民族与阶级的藩篱,把全人类共同利益放在首位,并以此为指导的“普世价值”,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进展。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这些依据本身是否科学?从这些依据出发,能否必定得出“普世价值”的结论?本文就这些问题作点分析与思考。 一、人有普遍的、共同性的一面,但人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不可能有适用一切时代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 从抽象的人出发,颂扬人有普遍的、共同性的一面,即人类的共性,以此来论证“普世价值”的存在,这是“普世价值”鼓吹者们的首要理论依据。 以人为出发点,把人类的共性即区别于神性、兽性的人性,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尺,作为考察人类社会与人类历史的根据,这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观”与思维方法。几个世纪以来,“人性论”一直是西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的理论基础。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就曾打出“人性”这面旗帜,主张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性的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在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人道主义者又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积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作为世界观的“人性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其历史进步意义。它的提出,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并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的巩固,作为先进阶级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就丧失了它唯一的反封建的革命内容,而完全变成资产阶级用来制止人民抵抗资本剥削的工具了。 现在,一些人重新拾起西方“人性论”这块招牌,他们把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所确立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公正、人道、人权等价值观,当作普遍而永恒的人性诉求,当成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提出“普世价值”的依据不成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